新十年伊始(2020年),全球科技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市场停滞不前,工厂纷纷停工,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巨大损失,积压的订单也要数年才能消化。这场危机的核心因素是半导体短缺。芯片制造不仅耗时长、投入大,还需要多个行业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持续维护。然而,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让芯片供应受到重创,许多制造商因此措手不及,全球科技产业陷入混乱。
幸运的是,芯片短缺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。但对众多制造商而言警钟仍在敲响,芯片供应链的脆弱性还在凸显,这促使他们积极采取措施,以防范类似危机再次发生。为了降低因芯片供应中断而遭受风险的可能性,制造商必须首先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,并避免重蹈覆辙。通过规避潜在的陷阱,他们可提升自身在危机中的韧性和可靠性。以下三个错误做法可以给大家起到警示作用:
错误一:仅在一个地区采购
毋庸置疑,仅将采购渠道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单一供应商是一种风险较高的策略。虽然韩国、日本、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在芯片生产方面拥有较为完善的条件,但是为了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弹性,制造商应优先考虑将主要采购来源分散在这些区域,而不是集中在一两个地区。
同时,鉴于元器件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,以及物流问题的多变性,制造商也应开始考虑在物流问题较小、元器件生产日益兴起的地区(如墨西哥)建立次要的采购渠道。这样的布局不仅有助于降低潜在风险,还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,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。
错误二:优先考虑即时回报
在决策过程中,企业理应平衡长期安全与短期利润的投资分配,但这一基本规则常被大家忽视。特别是那些频繁更换供应商、仅追求短期投资回报的制造商,更是忽视了这一点。这种策略所带来的保障通常是短暂的。利润最高的供应商未必最值得信赖,他们未必能在市场低迷时给客户给予坚定的支持。
因此,与供应商建立长期、面向未来的合作关系将赋予制造商显著优势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首先要选择能够经受住市场波动的稳定供应商,例如亚洲一家根基深厚、信誉卓越的半导体工厂,或是墨西哥一家具有发展潜力的生产商,他们未来或许能提供近岸外包的机遇。其次,深化与这些选定供应商的长期合作至关重要。事实证明,广泛建立此类合作关系的公司,其增长势头是所在行业平均增长趋势的三倍。当市场供应趋紧时,这种长期承诺将发挥巨大作用,确保供应链的稳健与高效。
错误三:忽视库存
即使经过周密的准备,芯片供应的偶发性波动仍难以避免。半导体生产的物流限制,特别是当生产高度集中于东南亚地区时,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问题,正如最近的危机所显示的那样。在危机时刻,即便是精心规划的多元化货源也难以保证如期交货,此时,库存便成为制造商的最后堡垒。库存管理的积极主动性,将成为企业能否抵御市场冲击的关键所在。制造商若对库存管理掉以轻心,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严重后果。
库存管理的精髓在于前瞻性,其表现形式分为两种:
首先,制造商需构建一个数据驱动的模型,精准确定所需的安全库存和缓冲库存量,确保在供应延迟时不至于停产。安全库存作为保障生产连续性的基础,应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最小值;而缓冲库存则需根据过去几年的需求波动灵活调整,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。
其次,制造商应时刻关注各国动态,警觉任何可能影响芯片供应或需求下滑的趋势。通过及时捕捉这些信号,制造商可以在供应商感受到压力之前,预先调整缓冲库存量,以减轻潜在风险。实际上,对整条供应链进行细致入微的监控,能够将上游中断对生产的影响降低一半,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健性。
过去几年,依赖芯片的制造商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许多企业仅是侥幸度过难关。然而,这些危机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反思机会,它们从中汲取教训,为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短缺做好了准备——无论短缺何时到来。每家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独特的应对策略,但关注一些基本的预警信号,就能避免过度依赖变幻莫测的半导体市场。有了这样的准备,制造商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专注于产品创新和优化,无论未来市场如何演变。